2025 财富暴击:富人囤香港保险,你囤房贷,这差距离谱又真实
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2025 年,财富的定义早已迭代 ——“几套房、开豪车” 不再是高净值的标配,“真金白银的流动性” 才是核心门槛。
《2025 胡润全球富豪榜》给出了明确答案:全国真正的高净值家庭仅 414.2 万户,占比不足 1%。他们的核心特质的是 “扣除所有债务后,能随时拿出 600 万现金”,而非被房贷绑定的资产数字。
更稀缺的是净资产超 1000 万的家庭,全国仅 211 万户。这意味着每 200 个家庭中,才诞生 1 户真正的富裕家庭。
反观多数人,看似手握房产、账面有资产,实则被高额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所谓的 “富贵” 只停留在纸面,缺乏真正的财务自由度。
资产缩水倒逼财富逻辑升级
2025 年,资产缩水 “双杀” 之下,财富逻辑正在集体升级。一线城市房价持续回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 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同比降幅已达 4.4%,核心区域回调幅度更是接近 15%-20%;A 股虽站上 4000 点,不少投资者账户却依旧飘绿,收益与指数走势严重脱节。深圳一位科技高管的经历颇具代表性,房产价值蒸发 500 万,股票持仓亏损 40%,直接导致家庭净值大幅缩水 30%。
高净值人群:从 “炫富” 到 “求稳” 的全面转向
面对市场不确定性,高净值人群早已率先调整财富策略,核心从 “追求增值” 转向 “守住存量”。
消费逻辑回归实用,62% 的高净值人群将更多消费投入科技产品,远超奢华品支出,凸显对实用价值的偏好。风险抵御成为标配,55% 的高净值家庭提前储备应急金,平均可覆盖 13.7 个月的家庭开销,筑牢现金流安全垫。价值排序重新定义,健康稳居 “最想要的事物” 首位,幸福与金钱紧随其后,财富的意义不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生活底气的保障。
他们的目标愈发清晰:不求短期暴涨,只求长期稳健,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守住确定性的生活品质。
HK保险大爆发
2025 年内地家庭陷财富缩水焦虑时,香港保险市场逆势爆发 —— 上半年新单保费 1737 亿港元,同比大涨 50.3%。
41% 的内地高净值人群将香港列为境外投资首选,远超新马泰(28%)和美国(23%),核心是资本对 “稳” 的极致追求。
香港保险以美元计价对冲汇率风险,部分储蓄险有 5%-7% 预期复利,叠加成熟法律、税务优惠及债务隔离特性,精准匹配当下 “守富” 需求。上半年新保单达 59.2 万张(同比增 15%),大额保单占比提升,印证高净值人群跨境稳配资产的趋势。
香港能成“资金避风港”,核心靠三大优势:
一,金融硬实力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成熟体系+普通法保障,1983年至今始终兑现“资金自由进出、港币自由兑换”的承诺,这在1998年金融风暴、2008年金融危机等动荡中从未动摇。
目前,10万亿香港私人财富管理规模,60%资金来自内地!
二、投资零隔阂
文化同源、语言相通,内地投资者无需适应新环境;资本流动自由、监管障碍低,自然成了资金“出海”第一站。
三、产品真能打
HK保险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储蓄分红险、大额保单尤其受欢迎——多元货币选择、高预期收益、资产隔离作用,刚好匹配高净值人群“分散风险、稳健增值”的需求。
目前,香港最热门的6个产品热度持续:
1,万通-富饶万家
2,安盛-盛利2
3,友邦-环宇盈活
4,宏利-宏挚传承
5,国寿-傲珑盛世
6,周大福-飞扬盛世
《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核心信号很明确:中国家庭资产配置正在从“激进追涨”转向“理性保值”。真正的高净值,不再是“房多钱多”,而是“抗风险能力强”——资产多元、收入可持续、应急准备足,能在不确定性中保持稳定。一套房子定义不了财富,银行余额也未必等于安全感。在这个财富结构重构的时代,早用HK保险这类工具做好规划,才能在风浪里稳稳站住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