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香港保险不安全?十大港险安全机制解析
125香港保险十大安全机制
Hi,这是温温的第125篇原创文章。
许多朋友观望香港保险很久了。
大家多认可全球资产配置的逻辑,也希望通过分散投资来捕捉全球的高增长机会。
之所以处在观望状态,迟迟没有下手,多是因香港保单作为一种境外资产,人们难免对其安全性存在隐忧。
担忧通常来源于未知。所以能帮助我们做出理性判断的最好方式就是:消除信息差。
那今天就花点篇幅来聊透「香港保险到底安不安全」这回事。
01
香港保险十大安全机制
01 法律体系:监管严苛且经过历史检验
相较于内地保险行业这个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年轻」,香港保险业已经是个180多岁的「小老头」了。
近200年的行业历史沉淀了香港健全完善的监管体系。香港保监局作为独立于政府的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实施全方位的监管。
它不仅紧盯各保司的财务状况,还要求公司定期提交详细的财务报表,严格把控销售过程。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罚款是小事,吊销牌照、判处刑罚都有可能。
这样严苛的监管就为客户利益提供了一把强大的「保护伞」。
02 投资全球:有效的风险规避在于分散
如果说法律界定了一条底线,全球资产分散配置可以说是香港保险安全性的「核心」。
我们都知道,港险的投资标的分散于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的市场,不同的资产类别。
比如下面香港某保司公开的投资策略,固守类资产打底占到七成,提供了底层收益的稳定性。而三成左右的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房地产等,用于捕捉高增长机会。
如果按照投资地域来看,政府机构债券投资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内地45%、泰国18%、美国11%、韩国7%、新加坡7%。
我们知道投资收益本来就存在周期和轮动,也即常说的「东方不亮西方亮」。
比起集中于某个单一市场,资产分散投资于全球的策略,抗风险能力当然要强得多。
这就是我们敢说香港保险「安全」的底气。
03 分红平滑机制:减小时间维度上的波动
聊完上一点有人会问:那保险公司做投资,总有收益好和不好的年份吧?我的收益如何得到保证?
这就涉及香港保司普遍设置的「分红平滑机制」。
保单是中长线投资,每年的投资收益略有高低不同,保险公司会将投资较良好时候的利润补充到投资稍差的年份。
用时间平滑短期的收益波动,所以客户会在分红储蓄保单中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
04 偿付能力要求:保险公司不倒的底线
香港保监局规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能低于150%。
简单来说,假设我今年要赔付给客户的保费为100亿,那么我实际持有的资产要达到150亿。
从公开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头部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一般高于250%,远超出监管红线要求。
如此哪怕有大额的理赔或者投资回报上的波动,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影响到公司的底盘,更不会影响到客户的收益。
05 再保险安排:保险公司本身也有「保险」
香港《保险业条例》规定,保险公司必须为其拟经营的保险类别的风险准备足够的再保险安排。
保险公司直接承担我们的风险,而再保险公司承担保险公司的风险。
例如发生了重大规模理赔事件(比如自然灾害、疫情),保险公司就能通过再保险机制将部分风险分担出去。
由此我们从保险公司买的这份保险,可以说是「保上加保」。
06 国际信誉评级
香港保险市场以跨国保险集团为主,这些公司需接受全球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的公开动态评级。
三大机构虽然评级标准有所不同,不过简单来理解,评级等级中「A」越多,通常意味着该保司财务实力越雄厚,经营越稳定。
目前能立足于香港市场的保司主要保险公司,多拥有A以上等级,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07 在港资产要求:盘子大而稳
根据《保险业条例》,保险公司须在香港维持足够资产以应付其负债。同时,对保险公司的股本充足性也有明确要求,一般不低于1000万港元。
这对保单持有人意味着什么呢?
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当理赔发生时,保险公司有实实在在的、存放于香港的资产作为履约的基础。
这相当于为你的保单价值设立了一个专款专用、独立隔离的安全垫。
08 穿透式监管底层资产:投资风险把控
香港保监局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实施穿透式监管,要求逐级披露底层资产细节。
一家保险公司无论是投资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都需要在保监会报备。
这能确保监管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去向一清二楚,从而及时防患化解潜在的投资风险。
09 分红实现率:市场透明度最大化
香港保监局2015年出台《GN16》指引,要求保险公司披露分红产品的历史实现率。
照顾到或许有小白会看这篇文章,「分红实现率」这个概念还是要先解释一下。
它指的是实际派发红利和销售时演示红利的比率。比如保险公司承诺十年后你可以拿到100元,实际派发90元,分红实现率就是90%。
作为对保险公司的历史数据呈现,分红实现率能帮助我们去衡量一家保司的信誉和盈利能力。
分红实现率越稳定的公司,能给客户更充足的信心。
附上香港各保司分红实现率查询地址:
香港友邦:https://www.aia.com.hk/zh-hk/products/further-product-information/participating-products/fulfillment-ratio
保诚:https://www.prudential.com.hk/performance/fulfillment-ratio/tc/
宏利:https://www.manulife.com.hk/zh-hk/individual/products/understanding-your-participating-policy/fulfillment-ratio.html
安盛:https://www.axa.com.hk/zh/fulfilment-ratios-and-total-value-ratios
万通:https://www.yflife.com/tc/Hong-Kong/Individual/Services/Useful-Information/Investment-Strategy/
富卫:https://www.fwd.com.hk/regulatory-disclosures/
10 严格的清盘机制:最后一道安全线
《保险公司条例》第46条明确规定:除非法庭特别批准,清盘人必须继续经营保险业务,目标是将保单转让给其他持牌机构。
之前文章#香港保险公司如果倒闭了,我的钱怎么办?也说过,自1841年香港第一家保险公司成立至今,180余年间,从未有过人寿保险公司因破产而导致保单失效。
所以哪怕极端情况发生,保险公司的确面临资不抵债要清盘的情况,香港保监局会要求该保司将业务分保出去。
个人保单不会消失,只是发生转移,由另一家保险公司来承接。
最后
如开头所述,恐惧来源于未知。
无论是对于境内还是境外,多么复杂的投资组合还是产品架构,我们只有了解清楚其底层,才能理性做出决策判断。
很多人听到「境外投资」,第一反应通常是感到「不安全」。
但细问不安全感来自哪里呢?是因为对香港法律监管制度的陌生?还是对收益的不确定?又或者是对于底层资产的不了解?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你提供一些答案。
END
如果想与我交流,欢迎添加微信:
JessieHK2025
添加好友麻烦说明来意,谢谢!
推荐阅读
资产配置
讲真,储蓄险本来就不适合所有人
中产家庭,给娃买保险的思路
如何分配家庭资产:标准普尔资产配置图
年轻人第一份香港保险怎么配?以奔三人群为例
30岁+的第一份香港保险如何选?
40岁的第一份香港保险如何选择?
我给自家0岁宝宝购买的第一份教育金
退休后月入过万?商业保险你买对了吗
香港TOP3保险公司都是如何投资的?
香港储蓄险收益率6-7%背后的秘密
为啥说买房不如买“金融房产”?
稳健保本的理财方式,境内外看这一篇就够了
健康保障
我想了解保险,从何开始?
我还年轻身体也挺好,有必要配置重疾险吗
有了医疗险,我还需要重疾险吗
重疾险,当然也不适合所有人
重疾险到底保哪些病?大陆VS香港
有甲状腺结节,还能投保重疾险吗?
DRG是啥?医保改革和我有关吗?
母亲节愉快|不同年龄段妈妈的保障指南
父亲节特辑|不同年龄段爸爸的保障指南
香港资讯
今年香港身份还“香”吗?附2025香港身份申请攻略
香港高才计划申请DIY全攻略
如何给我家小朋友香港身份呢?
聊聊是否要赴港生娃这件事
内地考生如何通过高考到香港读书?
10分钟搞定中银香港线上开户!
如何10分钟完成汇丰银行线上开户
关于我
从清华建筑师到香港保险代理人:关于我的“离经叛道”
终于写到第一百篇了!重新介绍一下本公众号的「打开指南」
见了几位老友,怀念一下我在清华当“铁人”的那几年…
做了几个月保险,身边人的评价是…
求点赞
求分享
求喜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