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佣金大改!首年砍3成却藏猫腻,30年分期背后是坑还是保障?
2026年1月的香港保险业,正处在70%新规落地的前夜。本是监管推动行业回归长期服务本质的关键节点,保险公司却用一份份新版佣金表,上演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合规”戏码——曾经5年期产品的佣金规则,悄然换上了15年、甚至30年的“外衣”。
保险公司的算盘打得直白:年期拉得越长,总佣金基数就越大。
按照“首年佣金=总佣金×70%”的计算逻辑,拉长后的首年佣金不仅轻松突破70%红线,部分30年期佣金方案下,首年比例竟与2025年未打折时持平。
监管倡导“长期服务客户”,保险公司便把“长期”二字刻进佣金表,却全然忽略了“服务”的核心。
这种对监管指引的“精准钻空”,本质上是换汤不换药:看似符合年期要求,实则首年销售诱因依旧强劲,“头重脚轻”的佣金结构并未改变——这显然与监管初衷背道而驰。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若按此逻辑推演,未来5年期产品出现50年总佣金方案也并非不可能。
毕竟只要通过拉长周期,就能让打折后的首年佣金维持旧有水平,既“符合”新规,又不影响销售动力,何乐而不为?
只是没人敢问:在香港,能存活30年的保险经纪公司,真能多过一只手的指头吗?当佣金周期远超机构生命周期,所谓的“长期服务”,终究不过是一场纸上谈兵的数字游戏。
欢迎对香港保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免费获取资料,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最优质的选择建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