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

刷屏香港的年金保险究竟有怎样的魅力?永明这款即领型年金真有那么神

0
回复
42833
查看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1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5358
KevinUnaniLv.8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前天 04:14 |阅读模式
w1.jpg

地铁口、高铁站、购物中心——最近走在香港街头,你不可能错过那一片金灿灿的“永明金融”巨幅广告。整面墙都是“享悦年金保险”的宣传,主打“即买即领,领一辈子”,连背景音乐都仿佛在耳边响起:“下个月就能领钱了。”

40岁的人,第二个月开始领1558美元,活到100岁能拿回近500万美元?听上去像财务自由的终点站。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偏偏是这款产品突然爆了?

不是分红险,不是多币种储蓄险,而是多年不温不火的“即领型年金”,突然成了港险圈的顶流?连我都被客户问麻了:“希希,大家都在买这个,是不是真的可以闭眼入?”

别急,咱们今天不吹不捧,也不列一堆专业术语糊弄你。我就是你身边那个懂行又敢说实话的闺蜜/兄弟,今天带你把这款“刷屏级年金”翻个底朝天。

我们不只看收溢、不只看宣传图,咱们要挖的是——这背后有没有坑?值不值得跟风?你到底适不适合?

你看到的广告,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而我想告诉你的,是那些没人会主动说出来的“市场真相”。

一、“即领型年金”的吸引力从哪来?安全感才是最大卖点

先承认一点:永明这款“享悦即享年金保险”抓住了当下最精准的心理痛点。

什么痛点?

——不确定时代里,人们对“确定性现金流”的极度渴求。

过去几年,股市震荡、楼市横盘、银行利率一降再降。普通人的资产配置逻辑已经变了:不再追求“赚得多”,而是“能不能每月准时到账”。

尤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房贷、教育、养老压力齐上阵,谁不想每月固定收一笔“不怕暴雷、不看市场”的钱?

而这,正是“享悦即享年金”的核心卖点:

✅ 即买即领(首月缴费,次月开始派发) ✅ 终身领取(写进合同,活多久领多久) ✅ 保正派息(无论分红如何,年金部分100%保正)

w2.jpg
图片
你投40.6万美元进去,第二个月就开始每月固定拿1558美元,雷打不动。

哪怕全球金融危机,哪怕保司自己投资亏损,这笔钱也必须照发。因为它不是分红,是“即期年金”的转换机制——你的保费一次性买了一份“终身年金权益”。

这才是真正的“无惧风险波动”。

也难怪它成了中产家庭、退休规划人群的心头好。毕竟,比起“未来可能涨很多”的分红储蓄险,“现在就能用”的现金流,才更像救命稻草。

二、收溢真像宣传说的那么漂亮?我们来拆解“本金还在涨”的真相

但问题来了:你看到“本金在涨”、“100岁涨到496万美元”,是不是瞬间心动?

我们来看一个被广泛传播的案例:

40岁明先生投入40.6万+9.3万=50万美元
    主险:40.6万买“享悦即享年金”,每月领1558美元附加险:9.3万买“享悦添心附加险”,享受分红增值

于是宣传说:“领钱的同时,本金还在涨!70岁涨到65万,100岁涨到496万。”

乍一看,简直是躺赢剧本。

但真相是——这496万,压根不是你账户里的钱,也不是你能提出来的钱。

w3.jpg
图片
我们来拆解一下。
1. 年金部分:你拿回的是“自己的钱”,不是投资回报

年金险的本质,是把你的一笔钱交给保险公司,换一份终身现金流。你每月领的钱,其实是你本金的“分期返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交100万,保险公司承诺你每年领5万,领20年就拿回100万;如果活过20年,后面领的才是“赚的”。

“享悦即享年金”也是如此。

按他们公布的案例:
    投保人40岁,一次性投入40.6万美元从第1个月开始,每月领1558美元(年领约1.87万)到第22年,累计领取金额超过总保费,实现“回本”

这意味着:前22年你拿的,基本都是你自己投进去的钱在分期返还。

真正的“额外收溢”,是从第23年开始的那部分。

这才是年金产品的逻辑——用流动性换长期确定性。

所以别被“70岁本金涨到65万”误导。那个“本金涨”,指的是你剩余未领取的“年金权益价值”,不是账户现金价值。
2. 分红部分:“添心附加险”才是真正的增长引擎

真正让你看到“496万美元”的,其实是那个叫“享悦添心附加保险”的部分。

这个附加险,本质上是一个分红型储蓄保险,投进去的钱会参与保险公司投资组合,产生“终期红利”,长期滚动。

案例中,9.3万美元投入该附加险,30年增长至65万美元,50年达252万美元。

听起来很猛?

但注意两个关键词:“预期”和“终期红利”。

也就是说,这个数字是基于假设的投资回报率测算的,并非保正。最终实现多少,要看保险公司未来几十年的分红实现率。

而这里就藏了个大坑——

三、分红能兑现吗?永明的历史分红实现率到底靠不靠谱?

说到分红险,最怕的就是“画饼”。

你买的时候说“预期IRR 6.5%”,结果十年后分红打七折,甚至腰斩——这种事在港险圈太常见了。

所以,我们判断一个产品能不能买,核心不是看宣传页写的“预期收溢”,而是看它过去同类产品的分红实现率。

我们查了永明金融过去几款主力储蓄险的分红实现率:
产品名称投保年限承诺分红实现率(2024年)
永明「万年青传承」10年100%86%-92%
永明「尊耀未来2」15年100%89%-94%
永明「喜耀传承」20年100%83%-88%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公开披露

w4.jpg
w5.jpg
w6.jpg
w7.jpg
w8.jpg
w9.jpg
w11.jpg
w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优好知识网 是一个聚焦知识付费的平台,包括在线教育、文档下载、作业答案、网课答案、考试资料、形考任务答案、行业资料、毕业论文、同时还包括问答平台、资料文库、课件下载等,是一个综合在线学习知识分享交流平台。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