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

香港17家保险公司分红实现率大盘点:数据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风险博弈

0
回复
60752
查看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1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5310
KevinUnaniLv.8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13 小时前 |阅读模式
w1.jpg

你不是在挑一个收溢率蕞高的产品,而是在选一个——未来三十年不会“掉链子”的金融伙伴。

这是所有准备买港险的人最该明白的第一课。

别听那些销售跟你讲“这个产品长期IRR能跑6.5%”“那个计划书看起来wen賺不赔”。 真正的决策,从来不在演示收溢里,而在分红实现率的细节里,在你翻不到的财务年报角落里,在几年一次的内部股东变动里。

今天这篇文,我们不吹不黑,只干一件事:

把过去十年,香港17家主流保险公司分红实现率的真实表现,掰开揉碎,连带着那些业内没人敢多说的“雷点”“暗坑”“股东背景敏感项”,一起撕给你看。

因为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收溢比拼,而是一场风险定价的游戏。

一、分红实现率≠你账户里真的拿到的钱

先说个残酷事实:

分红实现率98%,不代表你账户里真的拿到了98%的演示分红。

为什么?因为分红结构不同,兑现周期差三年到五年。

比如:
    周年红利:年年派,看得见摸得着,但量小。复归/归原红利:3年起发,逐年派发,稳定性强。终期红利:5年起才开始兑现,且每年重新核算——这一项才是大头,也是最容易“打折”的部分。

而很多公司公布的“分红实现率”,是把这三类红利打包算的平均值。

听起来合理?错。

这就像是告诉你:“去年我家总收入100万”,但没说其中80万是“预计明年到账的奖金”。

尤其在经济波动期,保险公司会优先保总现金价值和退保价值,牺牲终期红利来稳住客户情绪。

你看友邦2020年的数据,终期红利实现率冲到108%,但保诚同期只有63%——差45个百分点,意味着同样买一份储蓄险,十年后提取时,两个人手里握的实际金额,可能差出一套房产首付。

这才是关键。


w2.jpg

这张图,是截至2025年9月,17家主流港险公司10年分红实现率的算术均值统计。

表面看,是个标准的历史回顾表。但如果你真把它当“成绩单”来用,那就太天真了。

它漏掉了三个致命问题:
    不同产品类型混在一起计算(危疾险、年金、储蓄险全堆一块);停售老产品拉低或抬高整体数值(比如宏利一些保正高分红低的传统寿险已停售);某些公司只公布优势年份数据,避开爆雷年。

换句话说,这张表像极了“高考平均分”——重点班和普通班混在一起,看起来不错,可你孩子能不能考上985?

还得往下挖。

二、17家公司,谁在稳扎稳打?谁在“刷数据”?

我们一家家拆,看细节,看结构,看有没有“见不得光”的操作空间。
w3.jpg
w4.jpg
w5.jpg
w6.jpg
w8.jpg
w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优好知识网 是一个聚焦知识付费的平台,包括在线教育、文档下载、作业答案、网课答案、考试资料、形考任务答案、行业资料、毕业论文、同时还包括问答平台、资料文库、课件下载等,是一个综合在线学习知识分享交流平台。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