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

香港保险再现撕*大战,温情的面纱下隐藏着怎样的冷漠?

0
回复
33756
查看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1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6099
KevinUnaniLv.8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 小时前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关注“保险八卦女”,

由业界最有良心的八卦姐打造。

w1.jpg

w2.jpg

又奔波了好几天,本来想继续偷懒的,可是手机里,噼里啪啦都是那篇文章,对,就是很多人已经看过的香港AXA拒赔扯蛋的文章(原文链接从拥护香港保险到与港险撕逼,鬼知道我经历了些什么)。

要是为了单纯吸引眼球,八卦姐完全可以直接copy过来,然后啥也不说,任其发酵。但是你们知道的,认真如八卦姐,一定会先研究,再发表观点。

所以,看完原文,一定记得回来,这里有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东西。

by做不到静默的八卦姐

w3.jpg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事件的过程:

1
2015年4月,作者在香港安盛AXA买了两份保险,一份真智惠保人寿保险,一份是康诺严重疾病保障。
2
2016年11月,在香港医院体检查出胃部间质瘤,在和保险顾问沟通确认内地治疗客户报销后,后回内地住院治疗。
3
8个月后,收到安盛发来的拒赔并追责通知书,原因为客户在2015年3月曾患有急性胃炎(也就是俗称的拉肚子)而在投保过程中并未告知。遂要求客户退回之前赔付过的900多美金,并就医疗险和住院现金保障两款产品做出“与胃炎、任何胃病,不论直接或间接引起或导致的任何并发症、治疗或手术而引致的任何损害”。
4
客户发现购买时私自被增加了抗通胀增缴,要求取消,受各种阻挠;最后下定决心退保,发现代理人竟然把美金算成了港币~~~

有人说,这次事件和海港城事件不同,感觉这位妈妈是自己有问题而出来发牢骚,我也只能呵呵哒了。正如文章中所说,因为一次拉肚子,然后三天后去买一份香港保单,等着3年后理赔,这条故事线也未免拉得太长了。而且退回到三年前,就算这位客户主动告知了急性胃炎一事,代理人恐怕也只会说,这种病况,不用告知吧?

你说,不会,我们香港代理人很专业,一定会要求告知的,那么好,不妨把这次事件中的知识点拿来剖析一下。

1.关于理赔时效

关于理赔时效,先来看我《保险法》白纸黑字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保险人应当将核定结果通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达成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协议后十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

第二十四条 保险人依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作出核定后,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自作出核定之日起三日内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发出拒绝赔偿或者拒绝给付保险金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保险人自收到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和有关证明、资料之日起六十日内,对其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数额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已有证明和资料可以确定的数额先予支付;保险人最终确定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数额后,应当支付相应的差额。

对于各种情况下的理赔时效,均有明确的规定,基本上,超过30天的理赔是很少见的了。

这两年,“快速理赔”、“移动理赔”、“理赔款预付”、“微信理赔”服务已然成了行规。随便甩几个2017年的理赔数据,你们感受一下时效:

A公司总理赔款超过60亿,总获赔率高达99.19%,理赔服务时效1.76天,小额理赔5日结算率98.48%;

B公司聚焦高频出险小额案件,件均0.8天结案(0.8天闪瞎了我的眼,半天才回过味来就是不到一天)理赔案件1小时结案,78%的理赔案件当日结案,复杂疑难理赔案件不超过30天;

C/D公司获赔率均为97%左右,理赔时效1.5~2.8天;E公司一笔500万元的大额赔案,次日到付。

w4.jpg

8个月未结案,等来的还是拒赔通知书?在内地,不存在的。

别激动,还有比8个月更可怕的数据在后面。

2.关于强制附加的增值协议

很多人对此不解,怎么有这么流氓的附加协议。哎,协议还真是躺枪了,它本身没有错,是一种保额自动增加同时保费也随之增长的约定。

w5.jpg

而且这个保额的增加也不用再提交健康证明,其实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告知客户就随意增加,而且不是想取消就能取消?!那就是真.流氓了。(话说八卦姐随便搜了一下,AXA这款产品强制附加这个条款好像还不是一次两次了)。

条款里明明白白写着,提前30天提出取消即可:
w6.jpg

然而到了代理人这里,就变成了:

我都是为你好,好心给你加了抗通胀部分,让你能更好的享受我们AXA的保障,你非要取消那我就帮你取消!那我帮你签字好了!但是公司就是很正规,一定要走流程,在没有申请下来的时候,你的所有保障权益都是无效的!

不是代理人太蠢就是公司耍流氓。

w7.jpg

3.关于专业与服务

很多人去香港买保险,都是抱着一种“宁可多花点钱买更好的服务,以及放心”这样的态度(文章作者也曾是香港保险的忠实拥趸)。讲真,八卦姐以前也一直觉得香港那边的代理人要更专业(都觉得外面的月亮比较圆,人性本jian,没办法)。但是,自从写过两篇文章,从留言和后台的臭鸡蛋就发现了,不过尔尔。

这位代理人的敷衍和不负责任,也是溢出了屏幕,满满都是“我都是为你好,如果你要这样,那我也没办法了...”的套路。

还有,哪个公司,会把美元和港币结算错?!

w8.jpg

看完这些,我们再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两年前如此风光,现在渐渐暴露出问题的香港保险,究竟值不值得买?(以下内容,都足够做专场分享的了,话说若哪天八卦姐真的脑袋一热,开个专场,你们来不来?)

首先,我们不否认,香港的保险性价比更高,设计更先进更灵活,收益更好,疾病定义更宽松,优惠方案更吸引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元资产。

但是同样的,它的劣势,也是不可忽略,或者说更加突出的:更加严格的健康告知和一旦违反诚信所受到的惩罚,部分公司/产品不可抗辩的缺失,宽进严出的理赔风险,资金出入风险和诉讼理赔风险,汇率波动和外汇管制风险,以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所有高收益全部建立在长期获得高投资回报率的前提下,否则,保证收益部分非常低,退保损失巨大(关于红利的部分去看这篇文章心碎︱香港保险,没有高保障,更没有高收益)。

所以,八卦姐对于港险的结论是:

买香港保单做货币配置可以,但前提是你的资产量足够大。如果没有留学、生意需求,衣食住行都是人民币,分散个毛风险(此话偷自某理财专家)。

如果只是普通老百姓,抱着图便宜高收益去的,那最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你以为占到的便宜,很可能成为你将来需要为此付出漫长时间精力心血的坑;而你以为的高收益,没有了计划书的高演示利率,都是空中楼阁。

最后,贴几个图,供你们下酒用:

图一:香港保单拒赔率

w9.jpg

蓝色柱子为非内地保单,红色柱子为内地保单,前两年据赔率,内地保单几乎是非内地保单(也就是香港本土保单的两倍)。数据来自再保公司对主要保险公司过去几年理赔率的统计。

图二:关于香港保险投诉

说起买港险有投诉风险,那边的人会说,我们有投诉局啊。八卦姐今天打开这个局的网站看了一下,不看还好,一看又受到暴击。

w10.jpg

w11.jpg

超过100万以上不受理,如果有多份保单,这100万还是累计的!谁来告诉我,超过了怎么办?该找谁?

更要命的是,投诉平均处理时间为4~6个月?what r u 搞啥嘞?6个月,有可能死了都看不到投诉结果啊!(万一是恶性程度较高的疾病或者意外等,真不一定能撑过半年);或者躺在病床上急需用钱时,还得天天倒计时?

根据2016年的统计结果,374个case中,有且只有2单是通融处理的。

w12.jpg

图三:港险拒赔案,离我们并不遥远

八卦姐有一个同学,也给我发AXA这个链接,说他有个朋友也遇到了,截图如下:

w13.jpg

这位同学在广州生活,所以我很不厚道地追问了一句,你没买吧?他说,我没钱啊。真好,有时候贫穷还能拯救我们。

图四:以后钱究竟怎么回来?

你说我买的不是重疾险,是储蓄险,不会有这么糟心的事情,就等着拿钱分红。别侥幸。

关于文章中所提到的“2016年后投连险和寿险拿支票根本兑不到钱”是不是属实,实际如何操作,八卦姐问了一位银行的朋友,回复扎心了:
w14.jpg

更扎心的是,就在此时,八卦姐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

w15.jpg

为了每年不到5万的保费,每年要交一两千手续费?当年一定是被猪油蒙了心,つ﹏⊂。

幸好,八卦姐勤勤恳恳写了这么多年,原创了辣么多高质量的文章,终于收到赞赏邀请了。那些哭着喊着要给钱转账的,别当作没看见,这可是首赞哦,八卦会记得你的,如果非要加一个期限的话~~就像那个不要命的产品还在喊终身限额一样,八卦姐会终身记得你的,
w16.jpg
w1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优好知识网 是一个聚焦知识付费的平台,包括在线教育、文档下载、作业答案、网课答案、考试资料、形考任务答案、行业资料、毕业论文、同时还包括问答平台、资料文库、课件下载等,是一个综合在线学习知识分享交流平台。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